苏州市彩香实验中学校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教师发展
    教学视窗
             - 教学动态
             - 学科团队
    学术园地
             - 科研动态
             - 智慧课堂
             - 课题研究
             - 厚道文苑
    厚道书院
             - 继续教育
             - 读书沙龙
             - 名师风采
             - 厚道讲堂
    对外交流
             - 国内交流
             - 国际交流
    教师荣誉
 
会自学才是真正的会学习
会自学才是真正的会学习
【摘要】:自学能力是一种运用旧知识去独立地获取新知识的综合能力。人的一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其中只有少数是从教师那里“学”来的,而其他大部分则是通过自学和实践获得的。自学能力的强弱,对于一个人的成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就更突出地表现出来了。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本人就此谈一下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
【关键词】:自学能力 激发兴趣 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循序渐进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的重要能力,也是一种基本素质。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它的最大特点是必须通过独立的活动,将外界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自学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要素。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说过:“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我认为在物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物理知识决不是只靠传授就能学好,学生自身必须要有自主自觉的学习态度,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所以,教师不仅要传授他们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学生要想真正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不仅要明确自学能力对自己的重要性,更要把自学能力的培养转化为自觉的积极的持久的行动,课堂上和老师积极配合,虚心学习,敢于回答问题,课下主动挤出时间展开自学,并通过各种实践机会来检验自己所取得的进步,从而再次激发自己的自学兴趣。对此,我将十多年教学中,所收获的一点点经验小结如下:
一、教师应最大可能的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学
激发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
1、通过课本的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看课文时首先引起他们注意的是那些插图,如果他们对插图的内容很感兴趣,那就很容易记住插图的内容。尤其是那些对话式的漫画插图更加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例如讲压强一节时配了大量的图片来说明压强知识在生活中的用处。这让学生有兴趣去自学,让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是非常有用的,让学生知道物理是为生活服务的,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教师可以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演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有了,学生就会自觉地去探究,去操作并获取他想要的结果。
3、从介绍物理学家的贡献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介绍一定的物理学家背景给学生了解,可提高学生对物理的认识,例如在讲解欧姆定律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得到这个结论是不容易的,经历了十多年的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实验。也可以讲牛顿是怎样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工作、为人类做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样为追求真理与教会作斗争的;法拉第是怎样把人类带入电的世界的。在感受一些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中去感受物理学习的重要性,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中,让学生感受物理学习的有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能自觉自主地学习物理。
4、在鼓励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勤鼓励,不管学生程度有多高多低,也不管回答正确与否,应一律给予热情鼓励和肯定。例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切实际,漫无边际,瞎想瞎回答和爱钻牛角尖的学生,教师应对其肯动脑筋和敢于回答问题等方面给予鼓励和肯定,其次再引导他认真思考,耐心疏导,将他们的思维逐步纳入正确轨道。而对那些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要善于点拨,提供思路,让学生自己去钻研解决。这样会激发其内在的潜能而自发地学习。

二、教师应尽早帮助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督促学生自主学习
“自学”即自己学习,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规范学生的常规学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
1、逐步学会寻找重点和难点,坚持每天预习,在笔记本上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2、逐步学会速记,上课认真听课,即要记教师的板书,也要能记下自己感觉重要的知识点。
3、坚持课后先认真复习,回顾不懂的地方,再认真、独立、闭卷,完成作业。不会做的习题,可先看课本,笔记本和辅导资料。实在不懂要弄清楚哪儿不会,及时向会的人请教,决不是抄答案。
我的具体督促行为:每天上课前收取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质量,课堂上请学生简述本课重点,难点和一些有代表性难以理解的问题,然后再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活动。督促学生坚持这样做,养成习惯之后就会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落实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重视学法指导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授人以鱼,只享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只有学生主动地去学,自学能力就会逐渐增强,只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才能达到最少投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的目的。
1、多提问
人类教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历来是人们学习的良方。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在学习中要“不耻下问,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可见,“问题法”有助于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有利于牢固地掌握知识。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场,我把“堂上尽由老师灌”的教学模式逐步向“启发式”教学模式转化为。每一堂物理课都有主题,课堂提问必须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因此,在备课时应设计好主要问题和关键词,并写在教案之中。问题的设计与选择,除了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外,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去考虑。如我在《汽化和液化》的教学中,用湿布在黑板上写出“水”字,过一会,“水”字不见了。我问:水哪里去了?这样即扣主题,又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兴趣有了,学生的自觉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就高了。
另外,一些情景的设疑也给教学带来很好的效果。在学习“电压”时,我画了一个图:一只小鸟站在高压线上安然无恙,还“唱着歌”,问学生为什么小鸟不会被触电?我们人能够做到吗?围绕这个话题,学生学起来认真,主动多了。所以,我认为应该以多问来引导学生自学,必要时可增加提示来引导学生思考。
2、狠抓典型习题
在习题讲评前,我先把习题逐一分析。并对习题进行恰当的分类。课堂上讲评,分析的题目必须有所选择,遵循典型性原则。一是选择与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的题;二是选择出错误较多的题拿来进行讲评;三是选择学生卷面上独到见解的题。
3、多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的互帮作用,促进其自学能力的形成。
每到周末,我会要求学生出一份本周内容的相关习题,或是提出未解决的问题,然后组与组对做,既可以互相交流又能促进自己的学习。每次考试的试卷都是在教师评卷时发给学生,让学生对换试卷并互改。这样做,教师轻松了,学生也当了一回教师的滋味,听起课来更是别有一番滋味,效率也就有了。在这个过程中,能者为师,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去教别人,同时也从别人那里学到了新的东西,在这种互帮互学之中,他们不仅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巩固了所学知识,还收获了成就感,学生信心足了也增强了自学能力。
有时,我也会尝试利用一些简单的课程,叫一位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给其他同学讲课,这种学生教学生的方式在课堂上收获了很好的效果。因为学生教学生,他们有共同语言,更会乐于听课,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交流,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证明,多给学生方法,多指点学法,并在互动的方式上,使学生发挥其内在的潜力,学生的学习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会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
在教学每一章节的内容时,先让学生说说看到开头的问题会想到些什么或有什么猜想,然后带问题去了解课文,并多问几个“为什么”。
对无法直接判断或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我会引用习题,引导学生作思考归纳并分析总结。例:在学习“温度”一节时,可向学生提出如下间题:
  (1)温度计是利用什么原理制成的?
  (2)温度计上的单位是什么?
  (3)温度计的刻度原理是什么?
  (4)常用温度计有哪些?
  (5)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6)温度计的分度值决定于什么?
  (7)温度计除了可以测量物体的温度外,有无其它用途?
  (8)温度计内的测温液体在不同环境中,如何选择?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通过给学生提供方向性的习题,使学生能独立思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试卷评讲中,我认为不要急于把答案讲解给学生听,而应该先提示解题的思路以及涉及到的知识点,先让学生根据提示试解答,再由教师点评讲解,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反思自己的解答,重新纠正并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五、重视方法教学,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研究发现,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鉴赏力和高超能力,最主要得益“从名师那里学到的一种发现科学真理方法和工作方法”,而不是从“名师那里学到多少实际知识”。可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在教学中,能让学生领会、感悟其中的方法,从而活化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学生将会更加自觉地学习,乐于学习。                 
在物理的研究方法中有以下几例:等效法、假设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物理模型法、猜想法、实验法等。掌握了这些研究方法,就等于学会了一种技能去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六、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性压疑,确保学生自学欲望的持久性
  常言道:“为学之道,贵在于恒。”物理知识与技能的自学亦不例外。学生自学时,往往是开始热情高,干劲足,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伴随挫折与失败的降临,这种热情就会逐渐消失,难于持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盲目追求深、难问题的自学,而又屡屡失败是造成学生自学欲望难于持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克服这一现象呢?根据认识论的基本规律,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将高难综合题分解成若干个简易“子问题”,首先弄懂“子问题”,然后由几个“子问题”组成小综合题,最后再组合成大综合题。这种将综合性问题进行分解置疑的方法指导学生自学,能够使学生对这些综合题的来龙去脉、解答方法掌握得一清二楚,降低了综合性问题的难度,极大地提高了自学效率,增强了自学信心,收到了很好的自学效果。

“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不断探索,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我认为对学生应该“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师应该“学会做懒人”而不是“一手包办”,多创造机会给学生锻炼,这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备了自学能力,学生就会“自学、自补、自强”,不仅学会知识,更能会学知识,为物理课的顺利学习提供保障,还能有效防止在成绩一旦下滑时失去信心,大大提升了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了物理的学习效率。
我国的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说过这样一些话:“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这也是强调学生应该学会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也是素质教育给我们每一个物理教师的一个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虽辛劳了我们自己,但学生们将终身受益。
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值得广大物理教研人员及教师探讨的课题,由于我个人能力有限,文中难免有错误之处,恳请物理学界同仁批评指正,共同探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佳途径,为祖国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最需要的新理念》管向群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2]《中国教师最需要的新理念》管向群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3]《提高成绩,90%在课堂》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年8月
[4]《初中三年有效提升各科成绩的100个细节》朝华出版社 2010年6月
[5]《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郭思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9月
[6]《有一种教学叫“明白”》 上海市徐汇区汇师学校“教学五环节”实践手册 2011年3月
[7]《中学物理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刘炳升 仲扣庄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01月
[8]《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思考》董英华 物理教学探讨2002年第1期.               
[9]《物理学史》郭奕玲 沈慧君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3月
[10] 苏科版初中物理课本(四册).

 
 
 
 

©2017 苏州市彩香实验中学校版权所有  苏ICP05038985号
 ©2017 SUZHOU CAIXIANG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All rights reserved.
 Website designed by LightBlue Vision Studio.